最環保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的運作及發展對環境帶來不同影響,當中大部分可直接計量,而這些影響即是機場留下的「環境足印」。由於機場的「環境足印」不少是來自機場業務夥伴,因此我們與這些業務夥伴以至整個航空業合作,有系統地從整個機場層面管理、減少及緩解機場的「環境足印」,並以固體廢物管理、碳及能源管理和生物多樣性為重點範疇。
為減低機場的「環境足印」,機管局積極推行多項計劃,向機場同業展示透過攜手合作,便能減少對環境造成影響,藉此鼓勵機場同業踴躍參與,並盡可能讓他們在幾乎無需成本的情況下輕鬆參加計劃,並可取得實際成效。
於2012年承諾致力建設香港國際機場成為全球最環保機場。這項承諾成為我們不斷提高機場環保表現的目標及動力。
展示機管局推行環境管理的決心,訂立重點工作範疇。
透過環境管理系統管理、計量及持續提升表現。
五年環保計劃制訂具體行動及時間表,以助實踐成為全球最環保機場的承諾。
與環境事務經理陳楚恬對話
獲得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認證,對推動持續改善環境有甚麼意義?
「ISO 14001是一項國際認可標準,屬自願參與性質,當中載有建立有效環境管理系統的要求。這個國際框架結合標準化文件及流程,用於監察是否符合法規、管理機管局的重要環境範疇、檢查表現及報告事宜。環境管理系統的基本要素包括定期檢討、培訓及持續提升環境表現。為了達到ISO 14001標準,我們的環境管理系統每年均接受獨立認證機構審核。
在2018年3月,我們的環境管理系統獲得ISO 14001標準認證,標誌着一個重要里程,讓我們向實踐最環保機場的承諾邁進一步。」
你們遇到的主要挑戰是甚麼?
「機管局的環境管理系統涵蓋其在香港國際機場直接控制的所有範圍,涉及所有部門及全體員工,亦包括許多複雜的機場營運及發展項目。
由於大部分同事都沒有環境工作經驗,我們面對的首個挑戰是確保同事了解環境管理系統的目的,以及他們在支持系統工作方面的職責。我們為機管局同事安排網上培訓、部門簡報會、工作坊及實地巡查等活動,而截至2017年年底,完成環境管理系統意識網上培訓的員工比例達到95%。
在實行環境管理系統期間遇到的另一挑戰,就是如何鼓勵員工自由報告環境事故,讓我們持續學習及提升環境表現。我們透過提供報告工具,藉此對環境管理系統的實行情況有更深入了解,並找出可作改進之處。這是我們提升表現的主要動力,同時帶來改善,例如承包商收集的廚餘量便增加了40%。」
你們怎樣透過跨部門合作,以取得涵蓋機管局在機場直接控制範圍的認證?
「成功獲得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認證是機管局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成果。內部合規檢查程序便是展示跨部門合作的最佳例子。為了確保所有部門均遵從環境管理系統要求,我們組成了多個內部合規查核員小組。在接受培訓後,查核員會檢查機構內各個部門實行及維持環境管理系統的情況。內部合規查核員的反應非常正面,認為可藉此改善與其他部門的關係,並對同事的工作有更深入了解。」
在2018/19年度及以後的首要工作及目標是甚麼?
「由於機場將多項營運工序外判予業務夥伴,當它們在機管局直接控制範圍內營運,我們有必要加強監督其環境表現。我們已在採購平台加入企業環境承諾,向供應鏈清楚說明機管局的期望。我們的目標是推出全面的監察計劃,藉以更深入了解業務夥伴遵從合約及其他協議所訂明環境要求的情況,從而推動它們持續改進。」
這個項目完成後,有甚麼令你最感自豪?
「考慮到機場運作以至機管局直接控制範圍的複雜因素,能夠取得ISO 14001認證可算是驕人的成績。這個系統成功實行,並帶來不少效益,例如提升領導能力、文件及流程標準化,以及定期進行合規查核工作等,實在讓倍感自豪。」
廢物是香港最迫切的環境問題之一。隨着堆填區接近飽和,加上即將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我們不斷尋求創新方法,以推動香港國際機場的減廢工作。機管局的廢物管理方針是減少產生的實際廢物量、實行廢物源頭分類以推動循環再造,以及探討其他廢物處置方案。我們已訂下目標,務求於2021年年底前減少/循環再造/回收50%由香港國際機場產生的廢物。於2017/18年度,機場的整體回收率為8.7%。
回收表現
三管齊下的廢物管理策略
主要措施
源頭減廢
- 洗手間抹手紙 — 於2017/18年度第三季至第四季,在機場行政大樓推出試行計劃,日後將在機場行政大樓及機場世貿中心安裝更多乾手機。在一號客運大樓兩個模擬的新洗手間亦作為試點,試用新乾手機。
- 可重用餐具 — 為減少使用用完即棄餐具,我們於2017/18年度第四季在機場食肆及美食廣場租戶的特許經營協議加入一項規定,要求租戶為堂食顧客提供可重用餐具。
推動循環再造
- 機艙廢物 — 於2017/18年度第二季至第四季,在本地航空公司試行機艙廢物分類,以找出可予改善之處,同時為即將實施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作好準備。
- 與表現掛鈎的合約 — 我們就廢物管理制訂與表現掛鈎合約,以提升可回收物品的收集及分類工作。我們每年逐步調高最低回收目標,亦會提供獎金以加強措施成效。有關合約已於2017/18年度第四季批出,並於2018/19年第一季生效。
- 廢物收費 — 為協助機場同業就強制性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作好準備,機管局為租戶及航空公司展開為期20個月的都巿固體廢物收費試行計劃,以釐訂最切實可行及具成本效益的收費機制。為方便業務夥伴參加計劃,我們提供廢物分類膠袋及回收桶,參與機構亦會收到列出處理廢物成本的模擬發票,以對計劃有更深入了解。業務夥伴可免費參與試行計劃,所需費用由機管局資助。
- 嘉許 — 第三屆「香港國際機場環境管理表揚計劃」已於2017/18年度第四季結束,環境局局長亦向102家在環保方面表現卓越的機場業務夥伴及租戶頒發獎項。此屆計劃以廢物管理為主題,藉此鼓勵各機構實行更多有效減廢及回收的措施。
其他廢物處置方案
- 轉廢為能 — 於2017/18年度,我們已完成在機場設置小型轉廢為能設施的可行性研究。在充分考慮各項因素後,包括所產生能源的可能用途,以及建設和營運設施的成本,我們決定不會設立轉廢為能設施,並將繼續探討其他廢物處理及處置方案。
隨着全球及區域航空交通需求持續增長,我們與機場同業緊密合作,在業務增長的同時,亦致力減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升幅,並為緩解氣候變化出力。
香港國際機場減碳計劃
我們於2008年設立香港國際機場減碳計劃,為機場同業提供平台以計量、減少及報告碳排放量。其後,我們與機場業務夥伴就減少整個機場的碳排放共同作出兩項承諾。有關香港國際機場減碳計劃的進一步詳情,包括機場業務夥伴實行的減碳措施,請瀏覽香港國際機場減碳計劃網頁。
- 機管局與超過40家業務夥伴共同作出承諾
- 碳強度1較2008年水平減少25.6%,超越了25%的目標
- 機管局與53家業務夥伴共同作出承諾
- 承諾將碳強度1從2015年水平進一步減少10%
1碳強度指每工作量單位的碳排放。一個工作量單位相等於 1名旅客或100公斤貨物。
為鼓勵業務夥伴參與,機管局設立專有的網上碳數據收集系統,由機場業務夥伴提供每月電費及燃料費等容易獲取的資料。透過這個系統,業務夥伴能有效計算、分析及報告其年度碳排放量。業務夥伴可免費參與計劃,有關系統的開發、培訓及審計成本由機管局資助。
我們亦制定了四方面的配套策略,以支持業務夥伴達到減碳目標:
於2017年,機場整體碳強度較2015年水平(即第二項減碳承諾的基準)減少5.7%,超越了2016年的減幅及第二項減碳目標顧問研究估算的表現。
香港國際機場整體碳排放量及碳強度*
* 僅包括機管局及參與香港國際機場減碳計劃的機場業務夥伴的排放數據。
# 其中一家參與業務夥伴為年度碳排放量少於2 000公噸的小型排放者,並已於2017/18年度終止在機場營運。為了作出公平比較,我們將這家業務夥伴的碳排放量從數據庫刪除。因此,上述的2015年度及2016年度數字與《2016/17可持續發展報告》所披露者不同。
用電量
機管局的碳排放量佔機場整體排放量約40%。用電是機管局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佔其碳排放量超過90%。於2017/18年度,我們的實際用電量及用電強度分別同比減少4.8%及8.9%,主要由於我們於2016年6月更換兩部更具能源效益的高電壓製冷機所致。
機管局用電量及用電強度
主要措施
能源效益
- 於2017年,我們為一號客運大樓及中場客運大樓取得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於2018/19年度,我們會將能源管理系統認證的覆蓋範圍擴展至北衛星客運廊。
- 我們持續提升能源表現,節能項目包括:
- 更換一號客運大樓的發光二極管燈;
- 更改一號客運大樓的高架照明控制系統;
- 將停機坪高桅杆照明系統更換為發光二極管燈;
- 為北衛星客運廊及中場客運大樓安裝雲端式建築物分析系統;
- 為地面運輸中心更換三部節能製冷機;及
- 更換五號海水泵送房的節能抽水機組及馬達。
電動車
- 在機場禁區範圍推廣使用電動車計劃的第一階段已經完成。我們與業務夥伴合作,於2017年7月將機場禁區內所有房車更換為電動車款。我們正籌劃實行計劃的第二階段,機場禁區內所有總重量少於三公噸的私家車將須更換為電動車款。
- 在中場停機坪推行地勤設備共用計劃,並引入電動地勤設備。
- 我們在機場禁區試行電動旅客專車,並計劃於2019年開始將全部40架機場禁區旅客專車更換為電動車款。
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功能性生態系統,對維持香港市民的高質素生活而言舉足輕重。由於香港國際機場及其周邊水域有具高生態價值的物種棲息,例如中華白海豚及盧文氏樹蛙,機管局必須肩負責任,以謹慎的態度避免及盡量減低機場營運及發展對生物多樣性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制訂了香港國際機場生物多樣性策略,以確保有系統地管理生物多樣性,同時支持於2016年發表的本港首份《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香港國際機場生物多樣性策略及主要行動
我們的策略為保護香港國際機場及其周邊範圍的生物多樣性提供框架,並確定行動的主要優先次序,有關行動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重點領域。
- 三跑道系統項目採取的緩解及提升措施包括:
- 使用免挖式拓地方法,以盡量減少對海洋環境帶來干擾。
- 在機場以北已廢棄的污染泥料卸置坑採用較環保的深層水泥拌合法,進行地質改良工程。
- 採用定向鑽挖法鋪設兩條海底航空燃油管道,以避免挖掘海床。
- 在可能會較嘈吵的海事施工活動地點周邊劃設中華白海豚管制區。
- 透過以下方式管理海天客運碼頭高速船:
- 在劃定建議的海岸公園前,將高速船交通總量限制於年均每日交通量99架次
- 更改往返珠海及澳門的高速船航道,遠離機場以北繁忙狹窄的水道
- 在中華白海豚經常出沒範圍附近的航道實施船速限制,高速船駛經改道航線的時速不得超過15海浬
- 劃定面積約2 400公頃的海岸公園,配合三跑道系統的全面運作。
- 成立改善海洋生態基金及漁業提升基金,總預算達4億港元,並成立兩個獨立委員會,分別負責管理兩項基金。於2017/18年度,上述兩個基金批出超過800萬港元,資助十個項目。
- 香港大學進行的「香港外來陸生昆蟲物種的監察」研究項目已於2017年7月完成。在香港國際機場環保基金的支持下,這項研究監察本土及外來蟻類與蛾類種群在機場及周邊棲息地的情況。
- 主要研究結果包括:
- 在機場島及大嶼山北岸發現104種蟻類物種,包括兩種科學上的新物種、16種於本港沒有紀錄的物種及四種入侵性物種。
- 在機場島發現157種蛾類物種,包括一種入侵性物種。
- 發現機場島的觀景山及周邊林區可作為天然屏障,防止在機場的入侵性物種擴散。
- 為配合政府的《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制定防止外來物種入侵及在本港擴散的措施。
- 資助由本地非政府機構綠色力量發起的公眾參與項目,由2017/18年度起透過監測東涌河谷集水區的水質及其他生態範疇,加強有關集水區的保育措施。